发音法语句练习的具体方法是什么?
发音法--语句练习
在练习单语(指二、三个字的词句或词组)发音法的基础上,我们要进一步做字数稍多的语句发音法练习。从单语发音法到语句发音法之间还需要有一个过渡阶段,那就是字数较多的词组的发音法。比如:"一定矫正"这句话把"一定"作为一个单语,把"矫正"作为一个单语。这样,一定的"一"字,矫正的"矫"字,都要依"发音法"的要领发出。
如:一--定、矫--正
又比如:"坚决使用发音法"这句话把"坚决"作为一个单语,把"使用"作为一个单语,把"发音法"作为一个单语。这样,坚决的"坚"字,使用的"使"字,发音法的"发"字,都要依"发音法"的要领较低地发出。
如:坚--决、使--用、发--音法
长句练习,分成小段,也就是半截句。"坚决使用发音法"这句话,如正确运用,应有三个轻音、三个节奏,连贯起来就为一起一伏的波浪形节奏。初学时,读这句话以大约四秒钟为标准,以后依练习进度可以逐渐加快到与自己说话能力相称的程度。自学发音法是有些困难的,不过懂得发音法的要领后,慢慢体会、摸索,是会熟悉的。
长句练习,切成怎样的小段(半截句)可由自己安排,但要安排适当,比如说:
我今天去看电影。
这句话有下面几种安排方法:
1、我今--天,去--看,电--影。
2、我--今天,去--看,电--影。
3、我--今天,去--看电--影。
4、我--今天去看,电--影。
5、我--今天去,看--电影。
在分段时千万不可把语句割得支离破碎,如:
1、我--今,天--去,看--电影。
2、我--今天,去--看电,影。
如果遇到上下不能连接的词音,可以单独使用一个"发音法"。
比如说:"李先生与吴先生很好"这句话,如果分段不适当,就不象话了。
如:李--先生,与--吴,先--生很好。
可以这样读:与,字单独发音。
如:李--先生,与,吴--先生很好。
这样,保持了单语的完整性,这里末尾的"先生很好"仍是"先生""很好"两个单语,只是紧接说。
长句练习后转到朗诵练习,希注意下列几点:
一、我国汉语说话,一般一口气不超过七八个字,就可以分段
一口气要讲七八个字以上是很难受的,会形成"说者很吃力、听者不悦耳"。长句练习,从生疏到熟悉后,速度是可以略为加快的。但有一个原则,即要控制在自己的说话能力以内。
二、长句分段是否适当,不要十分拘谨,只要领会发音法的精神,把发音法熟练起来,你将会本能地合理,这就是熟能生巧。刚练习时难免有些别扭,熟练后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了。
三、发音法基本练习成熟之后,就可以进行朗诵练习
朗诵主要是为了谈话练习打好基础。朗诵练习的方法,可以找书本、报刊、杂志等文章进行出声朗读,声音不要太高,要与你平时说话声音差不多。朗诵的语气与态度要从容,保持与日常说话时一样自然的态度。朗诵的文章最好内容比较通俗,不要过于艰深。朗诵文章以前,作五分钟基础练习(熟练后可不必)。
四、朗诵时间最好在清晨(或早晨一小时,晚上一小时),地点宜在室外,如果在室内或其它认为适宜的地方也可以,若有人时则可轻声地读,若轻声还会吵扰别人,则可以不出声默读,不过出声朗诵作用较大,患者应保持出声朗诵一定的时间,平时,如读报、看书都可练习。
五、朗诵练习的认真不认真,努力不努力,熟练不熟练,决定于发音法掌握的好不好
朗诵练习的基础牢固不牢固,将决定实际生活中发音法的习惯是否能很快建立。所以,朗诵练习是发音法锻炼的一个重要过程。成绩优良、效果显著的患者,大都朗诵练习时间多,有的每天达三、四个小时之久。朗诵虽是越多越好,但也不宜过分,时间太久,容易使身心疲劳,要自己善于掌握,以个人的能力为度,既不能放松,也不宜太疲劳。
六、对待朗诵要有热情,要有兴趣,要有充满信心,才能发挥作用
不要勉强地抱着任务观点去完成;不要有厌倦感,更不要找出种种理由来推诿。有些轻症患者认为:"朗诵练习对我没有必要,因为我在朗诵中并不口吃",这种想法是不对的,我们朗诵是为了打下熟练地掌握发音法的基础。轻症的人往往容易忽视朗诵练习,因而有些在矫正中效果不如重症者显著。我们认为:不论你的口吃轻到何种程度,只要你自己意识到存在口吃,就需要矫正。除非你认为没有矫正的必要。当你认为需要矫正时,那就要按部就班,进行语言训练。而这种语言训练也就是与习惯作斗争。朗诵练习就是发音法习惯的培养,对矫正口口吃能起到推动作用,患者应特别重视,努力锻炼矫正口吃中的基本功。朗诵中要做到:安静、镇定、稳重、沉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