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童年阴影到自我疗愈,高敏感者的心灵之旅
判断一个人小时候过得好不好,其实很简单,就看他现在是不是胆子小、脸皮薄,还总觉得自己不够好。
胆子小,是因为早年经常被惊吓;
脸皮薄,是因为早年经常被羞辱;
总觉得自己不够好,是因为早年经常被否定、贬低,导致自卑感强。
恐惧、羞耻、自卑、是压在人身上的三座大山。
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?
1、内心有个空洞,走到哪里都很难有归属感;
2、认为自己不配得到爱,不敢依赖别人;
3、外人看你无忧无虑,其实内心里千疮百孔;
4、不断寻找安全感,但永远没办法真正找到。
那些埋在“骨子里”的敏感、脆弱、不自信,看不见摸不着,却真真实实地影响着一生。
心理学家弗兰克·卡德勒说:
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,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,并且,这种磨难可以遗传。
我们拼命想摆脱原生家庭,却又发现活成了父母的翻版,甚至不自觉地把曾经的伤害带给下一代。
有些伤痛,如果不被看见,可能会伴随一生。但我们今天翻开原生家庭的伤疤,目的不是为了要怪罪父母,而是看见过去的伤痛,并让这些已经形成的伤害慢慢消减。
从来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,但成年后的我们,都有能力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我们会从轻视忽略、情感缺失、过度掌控等8个维度,治愈你的原生家庭状态,从结果中,评估对你影响最大的原生家庭伤痛类型,并为你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建议,帮助你治愈自己,让软肋长成铠甲。
听听我真实的故事吧
我给学员讲课讲了十多年,讲着讲着把自己给讲明白了。
来找我上课的学员,不少都有当众讲话紧张、口吃、胆怯之类的问题。时间长了,我发现,他们身上有个共性,那就是都属于高敏感类型。再后来我才惊觉,我自己也是高敏感的人。顺着这根藤,我摸到了我的童年往事。
童年的一幕幕,就像电影似的在眼前晃悠。打我有记忆起,母亲就老是说我这不好那不好。每次看电视、电影,只要里面有坏人角色,她就指着跟我说:“你以后长大了,肯定跟这人一样坏。”还老说我长大了会是陈世美。
记得有一回在村里看电影,里面演的是个农村孩子考上大学了,他妈妈跑去省城大学里看他,他嫌妈妈是农村人,一个劲儿催妈妈赶紧回去,就怕同学瞧见了笑话,怕丢面子。母亲当时就说:“你长大了,肯定也跟这大学生一样,忘恩负义。”像这样的事,在我身上太多太多了。
那时候有计划生育政策,母亲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,之前生了4个女儿,把后面2个女儿都送给别人抱养了,因为一直没儿子,总说自己命不好,什么都不如别人,于是就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好,自己的一切都不好。后来才好不容易有了我,我奶奶脾气特别大,母亲稍有差错,奶奶就骂她。母亲心里积攒了很多负能量,整天念叨自己命苦,然后变得自卑、消极、抱怨、没有主见、还说祖坟不好,所以生不出好儿子。
父亲是小学文化,年轻的时候在陕西耀县477军工厂当指导员,后来回家种地了。小时候我跟父母住一个房间,经常听到父亲说母亲不聪明,生的孩子也不聪明,说生孩子主要靠女方,村里谁家孩子优秀,那是因为人家妈妈聪明,所以孩子才聪明。
就因为从小听多了这些话,不知不觉地,我变得口吃、自卑、极度敏感、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、脸皮薄、性格懦弱,连见人都不敢。
稍微长大点后,有次我想跟母亲说说教育孩子的事儿,母亲说:“你姨夫都说了,要个好孩子,不在于指教。”这是陕西话,就是说生个好孩子,不用教育,好孩子天生就好。
当时在我心里,父母的话那就是圣旨,就是真理。我真觉得自己差劲透顶,甚至觉得自己性格扭曲,都不配活在这世上。我有过三次特别强烈的自杀念头,可又一想,要是死了,家里得摆一口白棺材,村里好多人都会来看,多丢人啊,我连死的勇气都没有。有时候就盼着能有个啥东西,能让我一下子消失了就好了,觉得活着就是遭罪。
从家走到公路上大概要3分钟左右,那时候要去镇上,为了不让村里人看见我,我都是先走到没人的背街,再拐到公路上去。现在想起这些事儿,眼泪还忍不住往下掉。大家也可以看看我写的另一篇文章《我的口吃故事》。
在父母眼里,觉得让孩子吃饱穿暖就是最好的疼爱了,压根儿不重视精神层面的东西。我也明白,父母打心底是爱我的,但方式方法让人窒息。我也发现我并不笨,稍一努力,代数就可以考到全班第一名,有时候作文写的好,老师会在全班念我的作文。正因为我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,才让我走到了今天。其实父母也有好的地方,他们勤劳、朴实、节俭和善良。
后来长大了,出来工作、创业,开公司、做培训,学了心理学,学会了课题分离,学会了爱自己,也疗愈好了自己,变得越来越自信,越来越好了。这中间,因为性格上的缺陷,内心没有力量、总是讨好别人、跪舔、爱面子、自尊心强、不敢拒绝别人、怕得罪人,吃了很多苦,受了太多委屈,就不一一地写了。
性格分为:高敏感型、强型、弱型和中间型,性格没有好坏,只有特点,每个人的性格,都有自己的特点。
高敏感的人,具有洞察力、共情力、创造力、有爱心、善良,但往往会胡思乱想、内耗、焦虑。很多名人也是高敏感类型,例如拜登、马斯克、周杰伦等。
后来知道,童年对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,尤其是高敏感的孩子,得在温暖、鼓励的环境里成长,最好是书香门第。一个孩子最大的幸福,就是有一位懂教育的父母。幸福的童年能治愈人的一生,不幸的童年却要用一辈子去治愈。
原生家庭最让人窒息的地方,其实不是父母一味地压制你,而是他们让你感到窒息的同时,又让你感受到他们内心对你的爱。这种矛盾的情感,就像一件湿透的棉袄,穿上冷,脱下也冷。
我把这些写出来,不是要责怪父母。他们也是头一回当父母,也有自己认知上的局限。我只是想把童年的经历原原本本、客观地写出来,让大家明白,如果孩子是高敏感类型,一定要多鼓励,多给孩子信心。不然孩子长大了,会付出很多代价,很晚才能拿到结果。要是你已经长大成人,也是高敏感的,别怕,完全可以自我疗愈,就像我一样。
二段很治愈的话。
1、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,你不要想着我可以做出一番什么事业,并不是说我在这里泼冷水,你不能够去超越你的原生家庭,而是这个阻力太大,太难了。
你从出生到18岁,你整个思想的形成,你的精神状态,包括你的身体素质,都是由原生家庭供给你的。18岁之后暂时脱离这个原生家庭,但是你的精气神还是在你以往的这18年当中形成的,彻底的去改变这18年来对你的塑造,我很负责任的说,那是不可能的。
不要想着别人为什么能够做的这么出色,别人为什么能够活得这么洒脱,别人为什么可以享受这种平淡的幸福,而我的生活却是非常拧巴,因为这是你的出厂设置所决定的。你有这样的原生家庭,不是让你自暴自弃,而是让你对自己要求不要那么高。你不要拿人家好的跟你自己差的去比,每个人基础线都不一样,人家是喝热牛奶长大的,你是喝冰冷水长大的,能一样吗?你能够活下来都已经很不错了,能够快乐的活下来,能够去热爱生活,还想着自己做点什么事情,能够去养活自己,那就更不错了,你就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了。因为你是在逆境,在沼泽中站起来的人,而人家是在肥沃的土壤上面成长起来的,起点都不一样。
如果你非要拿沼泽中的自己跟人家肥沃土壤里的他们去比较,你只会奄奄一息。
掏心窝子的话,能够活下来,能够把自己身体照顾好,再就是做点事情,能够养活自己,你就已经很成功了,非常棒了。
这个世界上能够自救的人就是英雄,生永远都比死需要勇气,活下来就是英雄。
2、能够杀出原生家庭的人都是不简单的,一个人,人格形成阶段在幼年时期,如果你面对的是谩骂、否定、扭曲和内耗,那他的认知、思维都是混乱的,如果没有人指引,他没长歪就已经很不错了,他能不断的修复、改正,变成更好的人。这种人已经不是一般人了,他靠一己之力刺破了原生家庭的巨大阻力,把这个家所有的劣势终结。
这类人光靠努力是远远不够的,因为他要克服整个家庭给他带来的懒惰、恐慌、敏感和懦弱等一系列的心理状态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可能经历过自我怀疑、抑郁、痛苦,经历各种煎熬,但是还好,最后他爬了出来。
一起共勉。
以下内容,做了父母的人可以看看
父母不成长,受苦的永远是孩子
孩子爱我们,真的比我们爱孩子要多得多
孩子是无辜的,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无条件的来爱我们的
而大人却对孩子的爱都是有条件的……
需要反思和学习的,是大人
中国古语所说三岁定八十,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,则证明六岁定终生
一个人的童年是否好坏,决定往后漫长人生的基本模板,您是否快乐或者痛苦?往往不是来自当下的感受,而是来自于对当下感受的解释
孩子最需要的三件事
1、我被看见
2、我有价值
3、我很重要
当一个孩子
在学校,得不到老师、同学的认可
在家里,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
他的内心就处于一个孤岛
这个时候,游戏和手机就是他的救命稻草
父母的嘴就藏着孩子一生的风水
你说他行,他就行给你看
你说他不行,他就不行给你看
你为他喝彩,他就给你一个又一个的惊喜
你说他不如别人,他就会用实际行动证明你说的是对的,我就是真的不如别人
担心和打击,都是诅咒,信心和鼓励才是护佑
相信和祝福是给到孩子一生中最宝贵的礼物
凡是被爸爸妈妈欺负长大的孩子
定会被全世界欺负,无一例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