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口吃矫正的呼吸疗法?
呼吸法练习
呼吸的动作和语言的发音,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去加以控制和支配。矫正口吃所练习的呼吸是腹部呼吸法,又叫做丹田呼吸法:
一、姿势
可以躺在床上做,也可以坐在椅子上做,站着也可做,初学时仰卧最容易入门。凡是都是熟能生巧,当你熟练后,再用坐式、站式,甚至一边走路、一边做腹式呼吸法,也能运用自如。卧式脸朝上,坐式、走式、脸朝前方,眼睛轻闭(走路不要闭眼),除走式的双手和平时走路一样摆动外,其余各式双手都应放在左右两侧。
二、意念
在坐好或仰卧好以后,就要排除一切杂念,做到"耳不旁听,目不斜视,心平气和,肌肉缓和,意守丹田,保持自然。"心里想的只是丹田(腹部)那个地方,别的一概不想。丹田位于腹中部,是脏腑杂聚之处,因此意守此处,作用甚大。
三、呼吸
姿势和意念调整好以后,即可进行练习。先由鼻吸气至下腹(实际上空气不会进入下腹,但有吸入的观念即可)。吸气要保持慢、长、静,吸气时腹部用力向外凸出,吸气时不可断断续续(中途停止),口吃就是有时候呼吸的停止,所以要养成呼吸不断的习惯。要尽自己的能力吸气,但也不要吸得不好受。吸后再呼,呼气用嘴,呼气时也要做到慢、长、静、,同时腹部徐徐收缩(腹部凹下),也要尽自己能力呼气,反复行之。总之,呼吸时要逐渐做到"悠缓细匀,绵静细长",以舒适自然,轻松愉快为度。每个人的肺活量不同,呼吸的长短也就不同,初学时吸气大约8~12秒,呼气大约10~16秒,熟悉后,逐渐增长时间,以发挥自己能力的80%为限。
以上呼吸法每天早晚各练习15分钟,因忙而无暇时可分三分钟一次或五分钟一次,分节分次练习也可,但切不可间断,这种呼吸法在饭后三十分钟以内不可练习。开始练习时,可能有种种不适,例如:胸部发闷,头痛,脑胀,胃部难过。不过习惯后,自然会好,反而有非常爽快的感觉。有些患者最初练习时身上感到难过,怀疑对身体恐有妨害,这是不必要的顾虑。
呼吸法和单字发音的配合练习
单音的练习:患口吃轻症的人练习一个短时间(七、八天)即可,但患口吃重症的人,则需要多练习。
还须注意:
一、肌肉松弛,身体各部分不可用力。
二、要使呼吸和发音完全配合一致,吸气时不准发音,呼气才能发音,在呼气时伴着呼气发出声音,由轻渐重,由低而高。
三、呼气时,随着呼气发出一个(啊)音,决不可急、短。太急时,咽喉和舌的抵抗则强,以致阻止而口吃。发音开始要缓慢,同时伴随呼气轻轻吐出,强度轻缓,如流水行云,不可中断。
(啊)音练习以后,可换一个(安)音的练习,例如:南--寒--山--谭等音,在练习时应拖长其尾音。然后再作数字发音的练习,例如: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……等,可连在一起发音,音与音之间要干脆,要分清楚,各音均独立。
用呼吸法来消除伴随运动和痉挛状态
语言的吃音、外部的伴随运动以及内部的痉挛状态,都是口吃习惯性条件反射的具体表现。
一方面要用语言性条件反射作用,来消除大脑中口吃的病态心理。
一方面要用呼吸法和个别克服的方法,来消除伴随运动和痉挛状态。
一方面要用科学的发音和语言的再学习,以矫正吃音习惯。
以上三个方面同时并进,然后才能彻底消除口吃病患,获得健康语言能力。深呼吸运动能大量吸入氧气,使血液得以畅流;能使膈肌的张缩度增大,以恢复和养成说话时正常的紧缩和松弛,能使胸肌、腹肌和语言系统各器官的肌肉获得适度的张缩、调剂与缓和,才能在说话时自由运动和控制。
由于深呼吸能使肌肉获得适当的运动和协调,能松弛与缓和身体各部和颜面肌肉的紧张状态,故能逐渐消除伴随运动。
深呼吸能影响人的情绪,能使激动的情感得以缓和以至平息。经常锻炼腹式呼吸,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安静,心情舒畅,记忆力增加。所以,对于情绪抑郁者来说,腹式深呼吸确是灵丹妙药。由于深呼吸能给神经带来缓和与安宁,故能逐渐克服语言系统各器官的痉挛状态。
针对口吃类型、程度轻重、伴随运动、痉挛状态的不同情况,
例如:膈肌易于上逼、喉头易于阻塞、舌头易于发硬、眼睛易于瞪大、颈部易于偏斜以及鼻翼易于翕动等不同的现象和情况,就必须单独地、有区别地对其最严重的部分加以克服和矫正。又如:有颈部偏斜的伴随运动的口吃患者,最初因为有了口吃,说话不易,想用足气力说出话来,因而促成颈部的偏斜,多次重复以后,养成习惯,嗣后一急而说不出来话时,稍微用力,颈部就要发生偏斜。在进行矫正中,经过多次的注意和克服,这种伴随运动就会和口吃的吃音,同时逐步地获得矫正。再如:说话时,膈肌容易向上紧逼而发生痉挛状态的患者,最初由于说话时用力过大而导致这一痉挛状态的产生,多次重复以后,成为强迫性的习惯。嗣后,每遇到讲不出来而稍微用力时,膈肌立即上逼,导致呼吸的紊乱。
针对这一情况,患者在进行自我矫正时,就应根据本篇所说的各种方法,作控制膈肌运动的练习,掌握要领后,便能控制膈肌的运动,便可消除这一痉挛状态的发生。